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497章 番外3 平安(全文完)
    林云静生产那日,正是上元。

    年前封印后,她就回伯府住着待产了。

    余璞的母亲进京过来,也满心期盼孩子降生。

    等过了初三,她就把余璞也「赶」来了伯府里。

    「陪你媳妇要紧,我在乡里不也一个人过?」

    「没什么不放心的,家里还有嬷嬷,我住得惯。」

    「是该回府里生,我是过来人我知道,生产难、坐月子苦,又是大冬天,可不能让大人孩子受罪。」

    余璞本就担心林云静,听母亲这么说了,也就应下来。

    反正,封印后空闲许多,他不怕冷,多跑几趟就是了。

    这个孩子就是在长辈们的翘首期盼下生下来的。

    上午发动,青朴院里立刻忙碌起来。

    余母闻讯过来,与黄氏两人又是激动、又是担忧,站在廊下把各路神仙都求了个遍。

    待听到婴儿一声啼哭时,余璞抬头看了眼,皓月当空。

    产婆笑着出来报喜:「母子平安。」

    黄氏悬着的心落了地,两腿发软,叫嬷嬷们扶稳了。

    孩子取了一个「皓」字。

    林云嫣去看刚出生的小外甥,只觉得小鼻子小嘴哪里都可爱。

    林云静休息得不错,面色虽不及平日红润,但眼睛很是明亮。

    「我听说了,」林云嫣说笑,「差不多都哭了,哭得没我们皓哥儿响,眼泪比皓哥儿多多了。」

    林云静失笑。

    头一个哭的是余璞。

    产婆让他抱一抱孩子,他手足无措,看别人抱是一回事,自己接过来又是另一回事,就怕不知轻重伤了幼子。

    余母在边上指点他。

    余璞抱稳了,感受着那小小软软的一团,突然就热泪盈眶。

    这一哭,把黄氏和余母都招哭了。

    待小段氏过来,见各个都是红了眼,不由吓了一跳。

    直到仔细问过、确定大人小孩都无事后,才松了一口气。

    当然,升了辈分,成了曾外祖母了,小段氏也是感慨万千。

    余母哽咽着同小段氏说了不少:「我们出身乡里,我早些年满脑子都是把儿子供出来、能考得功名、谋个官,再多的事情我想帮他、也是没有本事,有心无力了。

    我做梦都不敢想,他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得这么好的岳家,娶云静这么好的姑娘。

    我真是、真是……」

    小段氏拍了拍余母的胳膊,道:「哪里没有本事?教出个好孩子,就是极好的本事了。」

    大人们感慨着眼泪汪汪,等听见孩子哭了,又顾不上自己了,忙着去看他。

    添丁,总是这般热闹的。

    林云嫣笑道:「等云芳回来,看到这么一个白白净净的外甥儿,肯定也哭。」

    林云静乐得不行:「三妹出府那日、抱着三叔母哭成了大花脸。

    都哄她大喜的日子不兴哭,她说只是送嫁的日子而已,又不是拜堂的正日子,怎么不能哭了?

    眼泪止都止不住,我看云定背她上轿回来,肩膀上都是湿的。

    不肯湿了盖头,就往云定衣服上招呼,她全是心眼哩。」

    「那是自然,」林云嫣哪里会不晓得林云芳那点小心思,「她抓耳挠腮绣个盖头不容易,肯定舍不得。」

    笑话起妹妹来,话匣子关不住。

    说得越多,也越是想念。

    不久,林云嫣与徐

    简再次出京,一路往江南去。

    绿意越来越重,顺水抵达余杭时,段家人在岸上等候。

    这还是林云嫣头一次造访段氏族中,陌生却也亲切。

    林云芳依旧活泼,引着姐姐、姐夫去各房问安,说不同欢喜事。

    林云嫣同她说去年的游历体会,说大姐生的皓哥,说路上赶一赶、回京能赶上喝朱姐姐的喜酒。

    听得林云芳一颗心都飞了起来。

    她很喜欢段家这儿,这几月住得很习惯,也很舒心,但她也念着京城。

    返程是坐船北上。

    段之淮原也喜好游学,走过不少地方,途中便与徐简交流许多。

    「比起国公爷,我还是少了许多见识。」

    徐简看向不远处,林云嫣姐妹两人凑在一块、高兴说着两岸风景,他便道:「若想出去,考官后可选择外放,我看三姨也是闲不住的性子,能去不同地方看看,她应当也喜欢。」

    段之淮笑了起来,应了声「好」。

    与林云嫣估算的时间差不多,他们回到京城,稍歇了两日,便是喻诚安与朱绽成亲的好日子。

    喻诚安迎亲,春光满面,一路吹吹打打。

    等行了礼、开了席,新郎官没顾上敬亲朋,先拉着徐简这位傧相吃酒。

    自是喝不过的。

    当然,徐简也不会做灌醉新郎的事,傧相原就是替新郎挡酒的,哪能本末倒置?

    只不过喝得多了,身上难免一阵酒味。

    他怕熏着林云嫣,梳洗都去了书房。

    又过几日,他们再出发,重返江南。

    这一回,停留了许久。

    徐简还一反常态地去官府露面,同府城官员一道往底下几个县城转了转,又让地方上介绍了一些当地有名有姓的商人。

    荆大饱自然也在其中,装作头一回见徐简的模样,规规矩矩、客客气气。

    如此,是与荆东家的交情过了明路。

    林云嫣却晓得,徐简此举不仅仅在此。

    他看到的是永嘉十八年的「江南水灾」,那次灾情很是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极力救济、却也有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

    从前,林云嫣最后一次听到荆大饱的消息,也就是在水灾后。

    「灾民」冲进了荆大饱的粮仓与府邸,烧杀抢夺,荆大饱一路逃到京城、最后给徐简递了一次消息……

    如今,李渡死了、李邵疯了。

    烧杀抢夺的假灾民应是没有了,但天灾恐是还会发生。

    徐简想要多了解江南水路状况,了解江南一带哪些官员做实事、哪些是点卯,再结合地头蛇荆东家多年的经验,哪怕只是侧面,之后也能呈送圣上。

    清淤、拓水路等等,就算是听天命,也要尽人事。

    他们只是躲两年风头,并非不归朝堂。

    江南所见所闻,徐简写了厚厚的折子,由荆东家带去京城、转交林玙递到御书房。

    林云嫣与徐简则往西行。

    抵达景州时已是秋日。

    瑟瑟秋风里,林云嫣遥遥看到了裕门关。

    她曾经无数次想像过裕门关的模样,一定很高很大,这样才能抵御西凉的铁骑长刀,可实际看着才明白,比她想得还要高大。

    现在的裕门关依旧有大军驻防,却也恢复了平静。

    阵线前移,古月孤军不敢造次,西凉也是元气大伤,偶有出动的马贼也被驻军清扫了七七八八,使得商队往来方便安全许多。

    林云嫣看到不同地方的商队出关、入关,驼铃脆响,人人都振奋着,想要赚一笔大

    钱。

    安全有保障,林云嫣也走出关门看了看。

    守关的将士见了徐简,热络极了。

    晓得他陪妻子来此,连大将石磊也匆匆赶来,就为了见见这位传言里的郡主。

    石大将还引他们往城墙上去,与徐简说这两年关口状况。

    「裕门关前些年修过,不成问题,」石磊道,「前头收回来的那三座关隘,两年间陆续在修,还差口气,怕是要到明年了……」

    徐简很了解他,直接问:「银钱、物资、劳力,缺哪个?」

    「物资。」石磊立刻道。

    徐简笑了下:「我回京与圣上提。」

    石磊立刻就高兴了。

    再之后,便是长长的回京路。

    途经关中,他们去拜访了章大夫。

    因着他们游历,章大夫自不用再长住京中,就留在老家继续经营。

    治过辅国公的旧伤,又在裕门当过军医,章大夫如今的名声越发响亮,也有不少伤者从远地慕名而来,医馆比林云嫣记忆里的气派许多,也收了两个活络的小徒弟。

    章大夫本人变化不大,与徐简仔细查看了伤腿,又问了不少问题。

    「前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章大夫长吁了一口气,「没白吃苦,也没白挨针。」

    林云嫣眼神明亮:「您这么说……」

    「好了八成了,」章大夫道,「不会天一冷就痛,不会吃不上劲,想跑动也能跑,就如老夫当初许诺的那样。不过,丑话还是要说,毕竟是伤过的,你指着它踹飞西凉大汉还是不成,也别上战场去硬碰硬,它经不住乱折腾。」

    徐简哽咽了一阵,应了声「好」。

    他已经习惯自己的腿伤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伤的,伤轻伤重,也接受了「有些事注定会发生」。

    因此,哪怕今生一切向好,他都不敢奢望这条腿康复过来。

    怕「物极必反」。

    当小郡主说她砍伤了刘迅的腿时,徐简心热也感激,却不等于刘迅断了腿、这事就不会再落到他徐简头上了。

    是了,小郡主还说过,有人会疯,李邵疯了,那徐夫人定不会再疯。

    虽无把握,徐简还是顺着她说,这是她的心意,是美好愿景。

    可现在,听到章大夫的判断,徐简依旧心绪万千。

    哪怕依旧不可能策马杀敌,但起码、不会再轻易被伤腿拖累了。

    这就已经很好了。

    赶在小年前回到京中,城里已经满满都是年节气氛了。

    林云嫣去慈宁宫请安。

    皇太后握着她的手,上上下下仔细打量:「长高了些,脸颊瘦了。」

    「您捏我胳膊,」林云嫣伸手出去,「肉一点没少,壮实着呢。」

    皇太后哈哈大笑:「明年还走吗?」

    「不走了,」林云嫣道,「说好就玩两年,明年不走了。」

    来年,就是永嘉十六年了。

    她要留在京里,多陪陪皇太后。

    冬去春来,徐简时隔两年再登金銮殿,下朝又去御书房,依旧是御前红人。

    曹公公私下与他说起了毓庆宫:「大殿下越发混沌了,先前是三五天能清醒一回,现在一月里都不见得能清醒一次。万幸的是还算好伺候,照着他的心意念折子、发号施令就是了。」

    徐简点了点头,又道:「我看早朝上,也平稳许多……」

    顾家也好、柳家也罢,没有再那么急吼吼的了。

    曹公公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人就是如此。

    刚得了一

    块好豆腐,恨不能立刻尝个味,又是添柴又是煽风。

    等过了那一阵、冷静下来了,才想起这番道理,怕里头还没热、外头就焦黑了,赶紧踏实起来、小火慢煎。

    徐简很满意这状况。

    稳着来,不急不躁,最适合林徐两家做纯臣。

    朝堂上示好的当然也有,徐简差不多都给拒了,理由很是直接:回府陪妻。

    因为林云嫣有喜了。

    回京安顿好后,孩子就来了,被长辈们赞为「懂事识趣」。

    皇太后欢喜极了,赏的金贵东西且不提,孩子的小衣小帽小鞋都关心着,要富贵的、舒服的,男女都要备,甚至想从出生备到成亲的礼服。

    「高矮胖瘦都还不晓得呢,您就想得这么远,」林云嫣笑道,「做大了还好,稍稍改一改,做小了穿不进去,不穿又舍不得您的心意。」

    「那就做大些,徐简个头高,孩子肯定也高。」皇太后道。

    林云嫣忙道:「您也太急了。」

    「哀家这把年纪了,」皇太后叹道,「怕是见不到大喜那一天了,可不得提前给备好了?」

    林云嫣抿唇,把从前那段不好的记忆抛开,道:「您这回肯定长命百岁。」

    「什么这回那回的,」皇太后听不懂,也没在意,「哀家喜欢做,自己出的布,自己掏腰包补给了尚服局,你别管。」

    林云嫣不管了,皇太后开心最要紧。

    她现在只能管自己。

    肚子里这一胎是个嘴挑的,饶是林云嫣忍着,还是常常吃什么吐什么,早上喜欢的、晚上又不喜了。

    万幸的是,甜口的倒还能吃下去。

    徐简请了何家嬷嬷到府里,又问诚意伯府借了个厨子,都变着花样给林云嫣准备吃食。

    等熬过了这一段时日,林云嫣胃口渐渐好起来,先前瘦下去又长了回来,圆润了不少,急得太医忙说差不多了、断不能再长肉了。

    亲人们都是忧心与喜悦交织,林云嫣自己心情平稳,跟着徐简练拳。

    慢慢悠悠、活动筋骨。

    徐夫人来看了几次,确定不会有危险后才放了心。

    待月份到了,府中早早就准备好,但林云嫣一直没有发动。

    太医日日来请脉,说是康健极了,再耐心等等。

    饶是林云嫣心平,也忍不住问徐简:「这孩子怎么比我们两个耐性还足?」

    徐简打趣道:「不然催一催?」

    林云嫣笑着嗔他,笑过了,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催道:「该出来了,懂事又知趣。」

    许是真就催动了,大半夜林云嫣从梦里醒来,便觉差不多了。

    徐简忙起身点了灯,整个主院立刻明亮起来。

    稳婆是宫里的老嬷嬷,皇太后挑选出来的。

    她宽慰了林云嫣一番:「您放心,一准顺顺利利的,现在还早,您吃些东西攒攒力气,该发力时一气呵成。」

    林云嫣转眸看徐简:「听见了没呀?还早呢,国公爷去上朝吧。」

    徐简的心思显然不在上朝上,但还是更衣去了。

    他不想小郡主分心。

    就是出门之前,里里外外吩咐了一遍。

    等天明后往诚意伯府里报个信,门房上马车要套好,一旦有什么状况,马嬷嬷能立刻赶去慈宁宫。

    徐夫人笑着送他:「我和阿娉就在偏厅坐着,一步不挪,你就放心吧。」

    徐简依旧担心。

    人之常情。

    广场上遇到林玙,两厢行礼,连林玙都跟着心急起来。

    这份焦急

    也延续到了金銮殿上。

    今日早朝没有什么大事,只言官们打了嘴仗,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安逸伯听得也烦,但圣上没拦,也就只能听着,忽然侧头就见徐简心神不宁。

    怎么回事?

    安逸伯的目光下移,去看徐简的腿。

    不是说伤差不多好全了吗?

    以前也是天冷了才痛得站不久,今儿是转凉了,但好像没那么冷吧?

    再一看,诚意伯也好像神游一般,安逸伯一下子就悟了。

    安逸伯正想着开口当个「和事老」,就见徐简先横迈了一步。

    「两位老大人,」徐简沉声道,「这点琐事在金銮殿上辩不明白,我建议两位出了宫门,找一家生意好的茶楼,请百姓们一道评评理。西大街那儿就有不错的,我等下送两位过去?」

    被这么一打岔,哪里还辩得下去?

    自是各甩各的袖子,别过脸不说话了。

    圣上顺势退了朝,经过徐简身边时,低声道:「还当你不看乐子了。」

    「今日时机不对,不宜看乐子。」徐简道。

    圣上哈哈笑着走了。

    恭送圣驾离开,徐简二话不说,立刻就走。

    当然也没有送两位御史的事,还是安逸伯乐呵呵问了声:「他没空,我送两位?」

    气得御史直吹胡子。

    林玙告了假,与徐简一块到了辅国公府。

    两人脚步匆匆。

    林玙心慌归心慌,还是宽慰徐简:「生产耗时,云嫣出生时就是,花了一天多、很是熬人,你等下千万不要急。」

    徐简嘴上应着,心里想着,一催就来的「懂事知趣」的孩子,应该不会让阿嫣痛上一天。

    最多半天吧,到中午日头最好的时候……

    走进正院,徐简看到站在廊下的挽月,正要问她几句,忽然就听到一声啼哭。

    脚步倏然顿住了,他猛地转头,惊讶地看着产室方向。

    他耳力好,能听见不同动静,能辨明声音方向,但这一次,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直到一声接一声的啼哭嘹亮起来,徐夫人惊喜地同诚意伯府赶过来的陈氏走出偏厅,徐简才有了实感。

    那是他的孩子在哭。

    声音清亮有劲,是他同阿嫣的孩子。

    稳婆出来报喜:「是个姑娘,国公爷与郡主都是数一数二的俊,小姑娘也一样俊!等过些日子抱去慈宁宫,娘娘一定爱不释手。」

    徐夫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她没急着问郡主状况。

    宫里来的嬷嬷能这么喜气洋洋的,想来郡主一定平安无事。

    徐简去了身上凉气才去抱女儿。

    小丫头白白嫩嫩的,闭着眼睛,很小的一团。

    在皇太后之前,徐简想,他已经爱不释手了。

    许是生得快,林云嫣没有那么疲乏,侧着头看床边的一大一小。

    「特别利索,」她轻声道,「是个爽快孩子。」

    徐简握着林云嫣的手,深呼吸几次才稳住情绪,只是开口时声音哑着:「她这么小,长大还要很多年。」

    林云嫣笑了:「是啊……」

    他们要护着她长大。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远。

    在完全未知的将来的,依旧打起十二分精神,替辅国公府、诚意伯府,搏一个平稳安定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