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章 华夏古代文化展览馆
    看着离开的背影,李国成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他也想改变未来华夏军事技术研究的格局,但是谈何容易。

    如果有必要,他会加大对军事科技人员的奖励,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后世那种说法: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想着想着,他自嘲地一笑,有点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很快他又恢复了自信,不管怎么样,这次‘华夏成果奖’的奖励,还是在社会上刮起一股搞技术创新也能一夜暴富的风气。

    曾记得,在后世90年代,一个万元户也会上报纸,讲经验的。

    他会不断加大奖励的力度,希望在以后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中,能有一股清流,努力搞创新,也能是成功的捷径。

    专利团队已经建立完成,在李国成的建议下,足有50多人,里面只有几个胆大的大学生,放弃当前岗位,其余都是回城的知青。

    看着下面一众年轻的脸庞,李国成心中豪气顿生,只要这些人愿意学习,他就不信他们不能成才。

    以后看看有没有可能,实验室成立一个专科院校,让这些孩子们半工半读,拿到国家承认的学位。

    到时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都凑齐。他非常自信这不是梦,因为他们实验室有这个实力。

    他以赞助的形式从大学请来了3个专利相关专业的老师,先给这些孩子们进行3个月的突击培训。

    然后再分批送到香江,在总部法务部实习半年,估计这些人也能够干活了。

    散会后,看着还带着土气的学员们,李国成突然想起,今年是1983年,第一次严打就要开始了。

    从小耳濡目染的赵婷,没有惊讶,只是定定地看着他,希望有一个解释。

    他怎么解释,只好装深沉,‘天机不可泄露’。

    没有想到这一招对搞过特殊工作的赵婷非常有效,转身就离开了。

    他赶忙拿起电话打给了吴连奎,把刚才的话说了一番。

    吴连奎也许早就听到了风声,没有一句质疑就表示坚决执行。

    “老吴,接班人找到了吗?”

    “刘铁军,38岁,东北人,本科学历,有多年国企管理经验,香江龙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跟着我1年多,根据观察,能够胜任。

    现在龙华科技在业内已经形成气候,更多地时候是别人求着我们,所以业务压力较小。

    而且你那一套考核制度,也出不了纰漏。

    平时不是有赵婷嘛,她现在可是国内两个公司的执行董事长。以她雷厉风行地手段,蛇口龙华稳如泰山”。

    “那行,过几天让赵婷到蛇口,先把这事宣布了。你再带带他,时机合适你就回来吧。我给伱备下一份大礼”。

    “是吗?说说看,什么大礼?”

    “你回来就知道了”。

    “大哥,你也知道我的性格,这要是心里担着事,一宿一宿睡不着”。

    “好吧,告诉你吧。但是这个阶段你得给我站好最后一班岗”。

    “谢老大不杀之恩。你放心,蛇口一定帮你整的利利整整的”。

    “程控电话交换机你知道了,另一个大礼就是。。。”

    “老大,求你了,不要卖关子了!”

    “哈哈,不逗你了,就是摩托车”。

    “什么?摩托车你们龙华自己不搞?”

    “我想明白了,龙华的主业就是半导体和技术创新。以后除了计算机相关的,其他的都会以技术转让的方式,推向市场。

    如果以后能够培育起10个,100个,1000个类似龙华的企业,也就标志着华夏崛起有望”。

    “老大,你太伟大了,礼物我收下了”,电话那头的吴连奎是满脸的窃喜。

    “你高兴的太早了,程控电话交换机是给你的报酬,但是摩托车你想也别想,要转让费的”。

    “多少钱?”,吴连奎弱弱地问道。

    “放心,不会榨干你的,等你回来再说”。

    通话结束,李国成松了一口气,尽人事听天命,这个时候如果还不知道收敛,出了事也怨不得他人。

    花钱买花生米,那是自找的。

    展览馆室内装修已经完成1个多月,正在放味。

    一些心急的老工匠已经在展览馆的停车场搭建了简易棚子,开始了古建筑模块的加工。虽然是模型,但是李国成要求很正式。

    比例缩小,但是工艺和各种配件不能减少,确保工艺和造型1:1还原。

    时间、材料和费用不要考虑,李国成希望让参观者一眼就看到古代技能的高超,科技之鼎盛。

    后世那些一看就是纸糊的模型,让人没有直观的感受,难以引起对古代技艺的震撼。

    主打的就是一个震撼、真实、还原历史。

    现在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他希望每年挣得的钱能够用到正道上,能为国家复兴出一份力。

    这些工匠算是开眼了,也开心了,这里的保底工资就500,东家还会根据成品的质量、数量、历史元素,给出不菲的奖励。

    具体这个不菲是多少,没有一个数字,但是看着东家的作派,应该不会低。

    过去这些工匠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想到改革开放后,有富豪请他们干回了老本行,而且工资高的吓人。

    即使没有奖励,他们也愿意为东家卖命。

    现在他们在大院里挺直了腰杆,家人也跟着高兴,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雾霾一扫而空。

    所以,他们现在才不管不顾,央求东家在停车场上搭个棚子开始工作。

    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这一天他们期盼了很久,现在终于守得月明见云开,只有抓在手中,他们才会感觉安心。

    东家很年轻,对历史、建筑、各朝代风格如数家珍,这让他们不敢造次,都万分小心,回家翻出藏起来的古籍温习功课。

    东家也很和善,总是乐呵呵地叫着张师傅、常师傅。。。,待人热情。

    而且东家还专门请了两位历史教授,帮他们完善建筑风格,这让他们更加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他们一直认为老一辈传下来的技艺要在他们这一代失传了,没有想到,这还焕发了第二春。

    ‘从传承角度讲,东家是他们的恩人也不为过’,这是这些老匠人们的心声。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