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的团长我的团 第112章:麦克阿瑟
    11月24日,是麦克阿瑟开展‘圣诞节回家总攻势’的时间段,信心满满的麦克阿瑟乘坐飞机,飞抵清川江上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原本定下来的计划是11月15日开始向鸭绿江进军,然而补给跟不上,只得延期。

    是的,他们的补给线仍然不足以让麦克阿瑟和沃克满意,但他们都觉得,继续拖延下去,可能会延误战机,一致认为不能继续拖下去。

    麦克阿瑟此刻还坚定地认为,第一次战役,在朝鲜战场活动的志愿军只有三个师的兵力,每拖一天,就有成千上万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殊不知,此刻朝鲜战场志愿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三十多万。

    这还不算上人民军的队伍。

    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入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极度寒冷的天气正在降临朝鲜。

    寒冬即将到来!

    届时江面会结冰,敌人渡江便更加有效率,必须要赶到中国人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之前采取行动。

    麦克阿瑟花了整整五个小时,视察前线阵地,视察的见闻令麦克阿瑟感到忧心忡忡,能够成为美国五星上将,打赢太平洋战争的人,即便是狂妄,但不可否认他的军事眼光。

    南朝鲜军还没有重整旗鼓,整个防线兵力相当薄弱,针对这一情况,麦克阿瑟决定,倘若中国大军来袭,他就第一时间下令撤退,打消任何北上的念头。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侦查,打算利用多年的经验来判断敌军防线之后的真相。

    麦克阿瑟登上专机,指示飞行员托尼斯托里少校飞往鸭绿江口。

    专机上没有装备任何武器,很容易成为防空火力或者空中截击的目标,麦克阿瑟认为完全不需要做任何准备的必要,如果中国军队有先进的防控武器,亦或者是有他们自己的战斗机。

    幸运的是,中国军队没有。

    飞抵鸭绿江口上空后,麦克阿瑟让飞行员爬升5000英尺高空,之后向东沿着鸭绿江飞行。

    在这个高度,整片国际无人区直至西伯利亚边境的情况尽收眼底,目力所及之处上是一望无际的贫瘠乡野,山峦起伏,岩壑大开,寂静无声的冰雪紧紧包夹着鸭绿江的黑水,犹如一条黑色皮带,贯穿白色天地。

    这是一片无情的荒原,荒芜的让人心悸。

    无论越过边界的是一支大军,还是一列大型补给列车,留下的痕迹都已经被鸭绿江河谷时断时续的暴风雪掩埋了。

    麦克阿瑟一番视察,决定让沃克暂时按兵不动,等实际战斗显示有必要撤退的时候,再做行动也不迟。

    出乎预料的是,麦克阿瑟因为这次前往鸭绿江的空中视察,竟被授与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后来又获得战斗飞行员徽章,可以说,空军对麦克阿瑟是十分偏爱的了。

    等到从第八集团军回来后,麦克阿瑟收到一则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文:

    “如果你部堂而皇之的向整个朝鲜和中国北东边境进军,一旦同中国军队发生大规模交火,有可能引发全面冲突。联合国军对此日益不安,因此某些提案可能会对你的北上进军施加令人不快的限制。”

    “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联会及其他官员在周四的一场会议上就政治和军事方面达成了共识,结论是你的任务应该保持不变!”

    “但当务之急是由政府最高层制定一系列行动,使朝鲜统一成为可能,同时减少进一步卷入冲突的风险。”

    在第二次战役尚未完全爆发之前,美军方面对于中国大规模参战亦是十分担忧。

    由此也可见美国方面并不想因为朝鲜方面的战局,从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刻,不管是联苏,还是美国的重心,都是在欧洲方面,因为欧洲的经济和资源更让人心动。

    朝鲜,就目前而言,只因为它是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实际上,放弃朝鲜,还有东南亚那一片地区的国家。

    只不过,美国并不想让联苏支持的北朝鲜,统一朝鲜。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北朝鲜只是一枚棋子,中国是被拉下水的,真正授意的还是联苏。

    美国当局又剑姬,麦克阿瑟前进到一处靠近鸭绿江的阵地后,使用大韩民国军队守卫该地,以‘扼守那个控制着鸭绿江河谷各通道的地带’,而且向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限。

    电文中接着写道:“已经展开探索性的讨论,以寻求对整治活动有利的军事措施缓和我们与京北及联苏之间的紧张态势。”

    没有盲目的军事行动,只有有目的,切为政治服务的军事活动。

    哪怕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并不完全是为了消灭美军,而是争取能让美国方面放下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愿意坐到谈判桌上商讨如何解决朝鲜内战。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想让这场战争持续太久。

    第一次战役没把他们打服,第二次战役应当足够。

    麦克阿瑟可不这么认为。

    美国的示弱让他感觉到羞耻,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军,要向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示弱,这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

    他说:“我们靠示弱永远也无法让中国人回心转意!”

    麦克阿瑟反对美国的示弱政策,他坚定的认为,胜利往往是取决于强大的火力展开之上,而不是靠着示弱争取胜利。

    美军示弱,是无法改变中国人进入朝鲜的局面。

    在11月27日这天,中国境内大量兵力跨过鸭绿江,由此中国正式同美军还有盟军公开交战,中方的两个野战军对阵沃克的第三野战军和对阵阿尔蒙德的第四野战军,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展开进攻。

    四野击溃了伪军的第二军,使得美军第八集团军侧翼暴露,沃克立即按照计划快速撤退,殿后的美二师和土耳其旅表现出色,使得第八集团军得以脱离接触,免遭敌军包抄。

    第十军比第八集团军的处境更不妙,阿尔蒙德按照指示立即率部向元山方向撤退,海军陆战一师几乎被完全包围,不得不在其英勇的师长奥利佛史密斯将军的指挥下奋力突围。

    麦克阿瑟夸赞,两支部队的撤退十分巧妙,正常行动的专业素质无可挑剔。

    他表示,全军之所以能脱线,既得益于我被迫做出的艰难决定,也有战地指挥员们的高超本领。

    但对以他们的压倒性火力优势、绝对的制空权、机械化部队,和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之差,后勤补给之弱只字不提。

    提了,就是耻辱。

    “悲伤的运动打乱了敌人的时间表,迫使其提前行动,让他们秘密集结的军队暴露无遗,他们本指望在春季前不声不响的集结起一支大军,然后一举歼灭我军,假如我没有这么做,我们可能已经成为坐以待毙的‘活靶子’。”

    麦克阿瑟对这次撤退行动相当满意,把一切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更是声称,是他的提前下达的命令,使得中国军队的围歼失败,也使得他们的兵力彻底暴露。

    麦克阿瑟更是发表言论,说道:“我军在整个鸭绿江行动期间的损失相对还算轻微,第八集团军战死、负伤和失踪人员总计为7337人,第十军为5638人。这大约是硫磺岛战役战损的一半,不足冲绳战役的五分之一,与凸出部战役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

    麦克阿瑟计算的伤亡,自然忽略了李伪军的伤亡。

    这也是为什么我军消灭的敌人数量多,而美军伤亡的数量小。

    当然,造成伤亡的,可不仅仅只有李伪军,还有联合国军的其他士兵。

    如英军、土军等等。

    “如果我们能早些得知敌人的动向,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如果华盛顿方面不给我限制,朝鲜战争早就结束了!”

    麦克阿瑟把中国出兵的锅,让华盛顿方面背,他在开战之初,命令空军肆意越过鸭绿江边境线,轰炸中国边境的事情则只字不提。

    更是把中国之所以能够掌握联合国军的所有动向,归结为他们可以从美国华盛顿的消息源获得情报,

    当然,麦克阿瑟如此发言,势必引起华盛顿当局的不满,毕竟作为一线指挥官,自己的无能指挥却把问题怪罪在华盛顿当局上。

    中国得知麦克阿瑟这一发言,顺势而为的发布了一条官方传单:

    “华盛顿当局禁止麦克阿瑟将军对我军的补给线和交通线采取报复性措施,要不是事先知道这一点,我是绝对不会贸然发动进攻的,拿部下和军事声望开玩笑的。”

    其意思是,知道你们禁止麦克阿瑟将军轰炸的我们的补给线和交通线,所以我们才悍然出兵。

    这次,我们站在麦克阿瑟这一边。

    本来,华盛顿当局对麦克阿瑟的发言就感到不满,中国的这一条官方传单则直接使得华盛顿当局的负责人瞬间红温。

    毫无疑问,这就差站在他们的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说,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华盛顿当局的所作所为才导致的,和我麦克阿瑟的指挥没有任何问题。

    中国:麦克阿瑟说的对。

    这使得华盛顿当局对麦克阿瑟愈发不满。

    兵者,诡道也。

    中国的这一条官场传单可谓是杀人诛心。

    麦克阿瑟还以为中国是帮着他说话,乃至他把中国的发言都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里。

    “看吧,中国人都说是华盛顿的问题,问题不在我。”

    不过,麦克阿瑟有一条说对了,第二次战役也使得中国军队的所有部队全部清晰的呈现在联合国军眼前。

    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书写报告:“中国不仅派出了大军赴朝参战,并且兵力不断增长,通过审讯战俘以及其他情报得知,目前朝鲜作战的中国军队是38军、39军、40军、42军、66军、50军和20军,没有朝鲜部队。任何打着志愿军之类的幌子进行的小规模支援的说辞都站不住脚。”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麦克阿瑟知晓自己在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出现这么大的失败,他已经开始调动细菌部队,甚至计划,当战争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他将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境内的工业设施、繁华城市!

    中国的不宣而战,加上两次战役的失利,使得麦克阿瑟压力骤增。

    他思考,如果接下来的作战再失败,可能他来年竞选美国总统的想法就要落空。

    11月29日,麦克阿瑟经过深思熟虑,向华盛顿发起急电:建议‘授权战区指挥官直接同台当局商议,将可供调遣且符合要求的军队北调编入联合国军,以强化我军在朝鲜的军事存在。’

    麦克阿瑟企图拉蒋光头入水。

    此时此刻。

    蒋光头同样期望着这一刻。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重兵北上集结,无暇顾及沿海地区的布防,他已经开始密谋反攻大陆的可能。

    并在此后,对大陆发动了数次袭击,但均以失败告终。

    麦克阿瑟在向华盛顿方面提出建议的时候,连夜派出联络组与蒋光头联系,希望蒋光头可以派出一个军驰援南朝鲜。

    蒋光头收到李承晚和麦克阿瑟的电报后,两次召集陈诚、周至柔、孙li人、桂yong清等人开会。

    蒋光头认为,出兵参战是他们“反攻大陆”的一个天赐良机,如果计划顺利,他们便可从南朝鲜一路向北进入大陆,先在东北打开缺口,同时在东南沿海发起作战,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根据这一想法,蒋光头决定将其王牌部队——52军3.3万人派往南朝鲜。

    针对蒋光头的这一决策,美军联络组组长费尔德非常高兴。

    他说,目前南朝鲜的部队已经不足5万人,而北朝鲜的军队在10万人以上,如果没有蒋光头的及时支援,南朝鲜的局面将非常悲观。

    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会议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赞同麦克阿瑟让蒋光头出兵的意见,同意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积极地参与朝鲜战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