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祭天大典,紫气东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天的重要程度,甚至要在兵戈之上。

    刘协和一干人等抵达北郊祭坛之时,周围已经是人声鼎沸。

    此时,祭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

    当刘协踏入祭坛,鼓乐声响起,大典正式开始。

    孔融站在回音壁旁,高声唱道:“帝辟阴阳兮,造化张,神生七政兮,精华光,圆覆方载兮,兆物康,臣敢袛报兮,拜荐帝曰皇。迎帝神!”

    远处的观礼之人,通过回音壁听到孔融的声音。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世家大族亦或者官吏,全都静默不言,不敢有任何逾矩的行为,等待着天子登上祭坛迎皇天上帝。

    刘协满脸肃容,一步一步走向祭坛。

    祭坛共三层,每层有九个台阶,呈南方北圆之象,象征着天圆地方。

    待刘协走到祭坛中层的拜位之时,孔融的声音响起。

    “拜!”

    刘协朝着祭坛上层的皇天上帝神牌恭敬一拜。

    “乐奏始平之章!”

    孔融大声唱道,古老的礼乐适时奏响,燔柴炉也举火焚烧燔牛,香烟直冲霄汉。

    刘协拜完之后,继续一阶一阶台阶往上迈步,立于第三层祭坛的天心石上。

    第三层祭坛上,主位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神牌。

    左边配位摆放的神牌分别为轩辕黄帝,夜明之神,云顺之神,风伯雨师之神,雷师之神,东岳泰山之神,碧霞元君。

    右边配位摆放的神牌则是九天玄母,大明之神,北斗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星宿之神,周天星辰。

    “拜!”

    孔融的声音再次响起。

    刘协走到皇天上帝的神牌主位前,上香并行三跪九拜大礼。

    随后又对配位的其他神灵叩拜。

    “复位!”

    拜完主位和配位诸神后,刘协退至祭坛中层的拜位。

    “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

    礼乐之声发生改变。

    刘协再次登上第三层祭坛。

    “拜!”

    刘协手持玉帛,分别向主位的皇天上帝以及配位的诸神跪拜。

    拜完之后,又上了三炷香。

    “献帛!”

    刘协取了一杯祭酒,一半洒在地上,一半浇灌在一旁立于祭坛的茅草上,以示神灵饮酒。

    最后献上玉帛,叩首平身。

    如此重复四遍,四拜四起后,才在孔融的一声“复位”中回到祭坛中层的拜位。

    “进俎!乐奏咸平之章!”

    伴随着礼乐,刘协再登祭坛,在皇天上帝神牌前跪下,献上盛于俎内的牛犊。

    叩首,平身,回归中层拜位。

    祭天大礼的流程繁琐且庄重,一共九道流程。

    这才仅仅只是第三道,便让刘协感到心力交瘁。

    也得亏他年轻力壮,若是换个老皇帝过来,走完整个流程怕是要被折磨的够呛。

    “行初献礼,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

    礼乐奏响,刘协又一次登上祭坛上层。

    祭坛下方,六十四人跳起了干戚舞。

    回音壁前,孔融双手捧着祭词,庄严肃穆的吟诵: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礼乐暂时停止,冗长晦涩的祝文透过回音壁,传递四方。

    待孔融读完之后,礼乐又起。

    刘协继续行三跪九拜之礼,并到配位前献爵。

    祭天大典的仪式有条不紊的进行,足足一个多时辰之后,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这七大流程才总算走完。

    “送帝神,乐奏清平之章!”

    流程走到送帝神的环节,刘协深呼一口气,迈上了祭坛上层。

    他要的天子威望,他要的君权神授,他要的大汉正统,就看送帝神之后的“祥瑞”能否让在场之人为之信服了。

    “拜!”

    刘协行完最后的三跪九拜之礼后,走到燎炉旁,双手捧着一份祝文,朗声念道:

    “维黄帝调历三千一百九十五年,汉元四百年,建安三年,五月吉日,大汉天子臣刘协率百官臣民,谨备太牢之奠,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偕历代圣帝明皇之前曰:

    呜呼!惟天惠民,奉天群壤;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伏维上帝,锡福祥于三界;居高听卑,作真宰于十方。

    愿昭阴阳不测之神明,以示彰表无私之满腔。宏施法力,大发吉祥;有求必应,无灵不张,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凡属世间有情之物,普使终成眷属;所有太平盛世之人,概令咸臻寿疆。

    恩洋上苍,庆高明之悠久。德溢人间,作盛世升平之瑞祥。

    谨择今日,瞻天仰圣。四海永靖,乐奔小康。

    然自董卓始,天下纷扰,逆贼四起,致使社稷垂危,苍生倒悬,此诚汉室危急存亡之秋!

    臣登基于危难之际,得良臣相佐,三造炎汉。必上宽而下爱,贯穿事事,导乎中正,振乎九州,扶危激不祥,铲除邪淫。

    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不独臣大汉蒙不朽之恩,下民尽荷无疆之福矣!伏惟尚飨!”

    声情并茂的念完祭天祝文后,刘协将其丢进了燎炉当中焚烧,以表上苍。

    同时还偷偷丢进去了两种化学物质——硫酸铜和碘化钾。

    这二者在高温下反应,能产生大量紫色的烟。

    刘协正是要以此来营造紫气东来的“祥瑞”!

    为了提炼出这两样东西,他这段时间可谓是煞费苦心,重回高中学化学的时光。

    其中硫酸铜倒是好找,这个时代不缺炼丹师,他们手中的胆矾就是硫酸铜。

    真正让他为难的是碘化钾。

    碘化钾不像硫酸铜,无法直接在自然界找到。

    刘协先用铁屑和碘作用,生成六碘化三铁,然后加入碳酸钾,加热浓缩之后,才得到了碘化钾。

    至于合成碘化钾的碳酸钾,则是他用最古老的草木灰法,从各种植物壳烧成的草木灰中提取,效率极其低下,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为了能成功营造出紫气东来的祥瑞,刘协前前后后,试验了不下百次。

    “望燎,乐奏太平之章!”

    孔融话音落下,刘协立马走到望燎位,观看燎炉中所焚烧的祭文。

    到了这一步,只待祭文焚烧殆尽,整个祭天大典的流程便算走完。

    正当孔融准备高喊起“奏佑平之章,起驾回宫。”之时,一串浓烈的紫烟,从燎炉中升腾而出。

    紫烟越来越浓,很快就扩散出一大片,笼罩在刘协头顶。

    “紫气浮顶!”

    孔融大惊失色,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眼睛瞪着像是铜铃,久久无法回神。

    郭嘉见到这一幕,先是目瞪口呆,随后满脸振奋。

    天子祭天,居然会出现如此祥瑞。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天命在汉,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天命在祭坛上的天子身上吗?

    郭嘉不顾大典尚未完全结束,冲着周围高声大喊:“紫气浮于陛下头顶,此乃圣人之兆,陛下真乃紫微大帝转世!”

    在他的带领之下,张郃、高览二人,瞬间反应过来,激动的带着禁卫军齐声大喊。

    这个时代,紫微大帝在民间信仰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百姓们即便大多数很愚昧,不知何为紫气东来,却也知晓紫微大帝。

    一见天子头顶果真有浓浓的紫烟笼罩,又听郭嘉和禁卫军大喊天子乃紫微大帝转世,顿时一个个激动的跪拜下去。

    荀谌等冀州世家代表,全都在大眼瞪小眼,也被眼前这一幕给吓傻了。

    所谓的“祥瑞”,无非是狐狸夜叫,乌龟驮着石碑从洛水浮出等等。

    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些祥瑞都是人为造假,目的就是忽悠愚昧的百姓。

    可天子刚焚表祭天,头顶就升腾起了一片浓烈的紫烟,这一幕他们完全无法解释,更全然不知该如何作假。

    “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在众多世家代表瞠目结舌看着祥瑞之时,荀谌和观礼的百姓一样,朝着刘协跪拜了下去。

    他起了个头,冀州的世家代表,也齐刷刷的也跪了下去。

    一时之间,千秋万代、长乐未央八个字,响彻整个祭坛。

    回音壁前,孔融已经回过了神,双膝重重的跪在地上,用无比炙热的目光盯着刘协。

    干瘪的嘴唇哆哆嗦嗦的喊道:“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紫气浮顶!

    在这个吉兆面前,即便刘协是假的那又如何?什么真假天子已经无需去辨了!

    人群当中,一位鹰视狼顾的年轻人,目光灼灼的盯着天坛上的刘协,和周围观礼之人一同跪拜在地。

    口中山呼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吾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天子祭天,紫气浮顶,岂不正是吾所寻之明主?”

    ……

    祭坛之上,刘协心中感慨,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方才的化学反应虽然简单,中学生都能做,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不远处,起居郎和史官都在低头奋笔疾书。

    起居郎:……天子祭天,上苍有感,紫气浩荡,观礼者无不震惊,皆言天子乃紫微转世。

    史官:建安三年,五月初三,天子于邺城北郊祭天。焚表上苍,有紫气自燎炉升起,上凌天子之顶……

    刘协强忍着不去擦拭被熏的快要流泪的双眼,转过身看向祭坛下方黑压压跪了一大片的君臣百姓,心中升起了万丈豪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然而自董卓始,乱臣贼子祸乱朝纲,致使天下民不聊生。”

    “时有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今日董卓虽除,九州大地仍纷争不断。”

    “荆州刘表,不奉诏令。汉中张鲁,不尊王权。江东孙策,抵抗王师。兖州曹操,假立天子。”

    “朕克继大统以来,为解黎民之苦,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正是用人之时。朕特下一旨,名曰招贤。”

    刘协说罢,郭嘉捧着一道圣旨站了出来,站在人群之前,朗声念道: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朕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朕得而用之。”

    洋洋洒洒数百字的圣旨,以齐桓公重用管仲,周文王渭水遇姜尚,太祖高皇帝重用陈平的例子进行递进。

    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从前的君主招揽人才,要么坐享其成,要么偶遇,要么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然而,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天子认为,在非常时期,用人要唯才是举,他的道德是次要的。如同太祖高皇帝之于陈平,也即“特求贤之急时也!”

    这原本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创举,如今却被刘协提前盗用了。

    这道招贤令,一举更改了朝廷用人选人的标准。

    从之前的道德为先,从之前的举孝廉,变成了唯才是举。

    若灵帝时就有此诏,关羽也不至于隐姓埋名四处流浪,早早就得到朝廷的重用。

    此举自然有风险,会招到一批道德不行的大才,进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可即便是汉朝一直以来奉行的举孝廉,不也诞生了诸如董卓、袁术这样的乱臣贼子。

    许多地方甚至明码标价出售孝廉名额!

    利弊之间,刘协权衡之下,认为利大于弊。

    大不了他日江山一统之后,再做改进。

    观礼的百姓当中,不少人听完圣旨之后,顿时面露惊喜之色。

    此前他们想要为朝廷效力,压根就没有门路。

    那些青云直上之人,要么出身高贵,要么有人举荐。

    若无家族背景,几乎难以出头。

    如今圣旨明确表示,只要有才能,无论出身贵贱,都能得到重用。

    这无疑给了天底下的草根以及有污点在身之人一条上升的途径。

    人群当中,那鹰视狼顾的年轻男子,目光奕奕。

    暗自思忖:“有此圣旨,天下贤才将蜂拥而至!天子虽年少,定是再造炎汉的中兴之主!我何不协助天子,一展平生之所学,当个从龙之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