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5 一斤等九两
    两个大汉回了粮站,把钱跟鸡蛋如实上交。

    站长把钱交给会计,又把鸡蛋分了十来个下去,他还在发愁。

    粮站是粮多没错,但粮站的谷糠是真的很有限,因为他们往外边运的通常都是谷子,只有给粮店提供的各种米面才会留下谷糠来。

    而这些谷糠,往日都是有主的。

    到下班的点,站长提着五个鸡蛋回家。

    一进家门,他媳妇就把布兜子接了过去,打开一瞧,五个圆滚滚的鸡蛋。

    “哟,这鸡蛋真不错,打哪儿来的?”

    “别人送的。”

    站长媳妇一点不客气,张嘴就说:“那你让她再送点来,我给妈送过去。”

    站长脚一滑,差点没摔着。

    转眼,他却想到一个好主意:“要鸡蛋?红河村陆家,你自己买去。”

    陆家养着这么多鸡,蛋肯定是要卖的,他要是帮上了忙,不比送点谷糠去强多了?

    想到就干,站长不光发动了自家媳妇,还让她发动自己的朋友圈,多多宣传陆家鸡蛋的事。

    陆家鸡蛋一下子就在镇上扬了名。

    大多数人都只是听个热闹,但也有上门的。

    “你说啥?你要买鸡蛋?”

    这是赵翠琴接待到第一个客人,她看看院儿里,就沙玲玲那丫头剁草。

    “玲玲,你下去捡二十个鸡蛋上来。”

    陆玲玲扔下菜刀,起身去了堂屋。

    等她再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篮子。

    “给这个大婶看看咱家的鸡蛋。”

    陆玲玲走过去,把篮子抑在怀里,难得说了句话:“我家的蛋可好了,又红又大。”

    客人拿起鸡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差没现场敲一个了。

    “确实是挺好,怎么卖的?”

    关于鸡蛋的价钱,吴诗敏一直想的是走批发,一开始报价是三分五,后来陆建伟凭‘本事’讲上去两分。

    赵翠琴以前卖过鸡蛋,贵的时候五分,便宜的时候四分,看眼前的客人不差钱的样子,她正打算报个五分,耳边就传一声:“六分一个,我家的鸡蛋比别人家的都好,值这个价。”

    客人皱起眉:“我平时买的蛋才四分五一个。”

    陆玲玲也在想,她到底要怎么说服她,过了好半天才想到一个主意。

    “婶婶,要不我蒸一个给你尝尝吧?”

    客人有点愣,还可以这样?

    陆玲玲每个月可以吃两次鸡蛋羹,她可以自己选择哪一天吃。

    不等客人点头,她抱着篮子去了灶屋。

    她没做过饭,但动作却一点不见生疏,可见烧火烧多了也不是没好处的。

    鸡蛋羹蒸出来,陆玲玲拿了两个小碗出来,分了两份出来,一份是客人的,一份,是给赵翠琴的。

    这碗鸡蛋羹蒸的非常完美,一点蜂眼都不见。

    客人还没尝,就知道味道差不了。

    两口吃完,她表示很满意。

    她伸手点点小丫头的额头:“你还真能干,你帮我装……三十个吧!”

    陆玲玲一溜烟儿就跑没了,算上吃掉的一个……

    她还要拿十一个。

    三十个鸡蛋卖了一块八毛钱,客人临走时夸陆玲玲可爱,还从口袋里搜摸了块糖出来给她。

    赵翠琴由头到尾的见证着这一切。

    原来这丫头这么能说会道。

    陆玲玲不光能说会道,谁要钱她都不给,非要亲手交到吴诗敏手上。

    吴诗敏并不意外她的表现,上辈子的她就很会说话,经常哄的陆志坚眉开眼笑。

    她上辈子的日子其实过的非常不错,只是手里没钱,又没机会上学。她想,这应该是沙玲玲恨她的原因吧。

    吴诗敏接了钱,数了三毛出来:“这是你的。”

    陆玲玲早就有这方面的猜测,但她不敢确定,直到钱真的握在手里,她才敢相信这个事实!

    见证这一幕的,除了老爷子跟陆老三,就没有不羡慕的。

    一下子就挣了三毛钱!

    陆玲玲捏着钱,有了想法:“我能拿家里的鸡蛋去镇上卖吗?”

    她以为吴诗敏会答应,结果她拒绝了。

    “你还太小,没办法保护自己。”

    陆玲玲看向四周,把她可以找人帮忙的话咽回嘴里。她平时不怎么跟他们说话,自然没什么交情。

    吴继祖这时候站出来:“我可以陪你去,不过我要分一半。”

    这个组合就这么定下来了。

    陆建强想插一脚进去,被吴继祖喷了一脸。

    鸡蛋小分队就此成立,不过他们再没报过六毛的高价,毕竟鸡蛋再好也只是鸡蛋。

    不过吴诗敏批给他们的价格也低,三分七,跟陆建伟的拿货价一样。

    陆家鸡蛋就此扬名。

    就在此时,红河村发生了一件大事,相当大的事,而且事关村长李章亮!

    村里的老称被发现问题。

    一斤居然只有九两!

    这杆称的用处可多了,比如称年猪,又比如秋收,都要用它来计量重量。

    称是什么时候出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

    别看就一两的差距,秋收那是几十万斤粮食的事!

    发现这个问题的人是赵长河,他要用粮跟人换羊,这才问村里借了称去使。

    没想到这一称就出了问题,明明称够数的,咋到了别人家里就不够了?

    再拿个小称一称,到底是谁的称有问题,一目了然。

    事关重大,赵长河敲响了祠堂的大铁块,把人都招了过去。

    他把这事一宣布,集体炸锅。

    老称属于集体的东西,谁家要用都要登记,而在这之前,只有收稻子的时候使用过。

    掌管钥匙的,就是李章亮。

    事关重大,这事当天就报到镇上去了。

    粮站站长收到消息,立即表示没他们的事,他们收的粮食都是当场核清,根本不存多收的问题。

    所以,多出来的粮在哪里?

    不在粮站,也不在村民家,那……

    红河村一众村干部被隔离审查。

    吴诗敏收到消息,第一件事就是回忆,然而她很肯定,上辈子没有发生过这件事。

    而这件事,处于一个焦灼的状态,没有人肯背锅。

    现在证据只有一杆有问题的称,而多出来的粮食却找不到,两万多斤粮食,不是个小数目。

    它就这么凭空消失了?